首页
首页 > 国家精品 > > 详情

接续奋斗的三代“穿越者”-今日观点

2023-06-29 21:53:23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 :接续奋斗的三代“穿越者”

央视网消息(晚间新闻):几层楼高的盾构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挖隧道,不但不能迷失方向,还要把精准度控制在毫米级。这个“穿针引线”的技术活儿是谁在做?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一起去认识老中青三代“穿越者”。

25岁盾构机长:眼疾手快 把沉降值控制在毫米级


【资料图】

隧道贯通前夕,记者见到了“京华号”盾构机最年轻的机长——25岁的王虎然,他正在 驾驶着盾构机以每天20米的速度往前掘进,为隧道高精度贯通做最后的冲刺。

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机长 王虎然:我们的掘进方向控制是通过我们这块屏幕上的一个导向系统,然后时刻地进行微调。

盾构机究竟是怎么挖掘隧道的呢?首先要靠前方的巨大刀盘“开疆拓土”,密密麻麻的刀头像牙齿一样旋转切削泥土,同时通过向前方注入泥浆,掉落的土体与泥浆混合后,再由管道泵送到地面。挖土的同时,通过控制多组液压油缸顶推设备前进,每掘进2米,拼装一环管片,这样边挖边拼装,像拼积木一样,环环相扣,盾构机走过的路就是隧道了。

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机电部副部长 炊立成:如果说把盾构机比作钢铁蚯蚓,那么它的刀具就是“牙齿”,用来咬碎前方的泥土沙石。现在在我身后的就是它的“牙齿”,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单独的一把,其实在整个刀盘上,有上百把这样的刀具。

眼前的这些刀头,重量从80多斤到300多斤不等。当刀头磨损到一定程度,就要更换了。在几十米深的地下换刀不像在地面作业这么简单,因为要面对的是地下高压环境,相当于不带任何防护装备下潜到几十米深的海里。由于高难度、高风险,高压换刀技术一度被国外垄断。

高压换刀第一人 江底换刀 突破核心技术

直到2009年,这张照片里的中国人赵斌,经过万里挑一的选拔和高强度体能训练后,完成了首次高压环境下的换刀作业。

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掘进中心副主任 赵斌:当时我们在南京长江隧道的时候,带压部分的刀具出现磨损,然后我们盾构机正好处在江底下60米的深度。我们压力大概要达到6公斤左右,就是相当于水下潜水60米的深度。

赵斌说,高压作业在一分钟之内,压力会从0上升至6公斤,温度也从常温飙升到50多摄氏度。40分钟紧张的换刀作业后,接下来是长达4个多小时的减压过程。如果快速减压,体内的氮气没有及时排出,身体会有爆炸的风险。

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掘进中心副主任 赵斌:当时我的心也是扑通扑通的,(想着)我们自己也要掌握这门技术,想着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安全高效穿隧道 老铁道兵终圆梦

此后,我国自主研发的常压换刀技术取得突破,作业风险大大降低,“安全、高效穿越隧道”终圆梦。今年68岁的周先民在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担任顾问,他曾经是一名铁道兵,参建南疆铁路、京九铁路、南京长江隧道等工程。

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顾问 周先民:当年我们的施工主要是靠钢钎、大锤、铁镐、铁锹、小推车,现场上经常出现塌方、涌水、泥石流,当时就是想什么时候能安全穿越隧道?有那么一台机器像穿山甲一样。这条隧道让我特别感慨,我们减少了人的劳动强度,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和智能化。

随着盾构技术不断创新,一个个大国工程建设也实现了“加速度”。

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掘进中心副主任 赵斌:截止到目前,我们现在中国大盾构施工水平也可以说是位居世界前列了。

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顾问 周先民:我们真正有了国之重器,中国的大盾构,从现在这个真正意义上讲,这条隧道才真正圆了我安全穿越隧道的梦想。

标签:

上一篇:当前讯息:从入门到实践(二):转债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资源

课程

哪几个月出生的人,身边有财神,此生有地位,财运与前途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