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名师专栏 > > 详情

在这里,展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今日热搜

2023-04-22 05:55:42来源:广州日报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二者的深刻联系: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相关资料图)

连日来,在“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的平行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业界的嘉宾以能源革命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出发点,共同关注双碳目标发展。

如何做到能源转型创新发展?如何优化能源结构状态?嘉宾们从各自行业领域出发分享宝贵经验,也为实现一个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未来提出了有效建议。

现场参与“双碳目标驱动下的创新发展 ”研讨会的嘉宾合影。

观点

吴吟: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加大能源基础研究的投入,扎扎实实坐好‘冷板凳’,是我们解决‘卡脖子’难题和抢占能源科技制高点的制胜法宝。”

李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这种新型的工业原料可大规模消纳二氧化碳,能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一直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战略举措。”

孙龙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科协主席、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但需要稳定能源来过渡。”

乔根·兰德斯:挪威BI商学院气候战略学科名誉教授、全球知名气候战略学者——

“当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正在努力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鲍勃·维森米勒: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前主席——

“我们的目标之一是2045年之前达到净零碳排放,在此期间持续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个目标是在2045年之前要建成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双碳目标驱动下的创新发展 ”研讨会嘉宾发言。

创新发展:扎扎实实坐好“冷板凳”

加大要素投入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就如何推进创新发展,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提出了三个“时间节点”。

他表示,从历史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我国在某些领域技术上已经领先,所以要更多地依靠原创技术来推动发展;从现在看,推进能源创新发展必须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和激发市场机制活力双管齐下;从现在往后看,推进能源创新发展,必须在基础研究方面下功夫。

他表示,能源科技创新具有基础性、带动性的作用。必须加大要素投入,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来降低用能成本,形成良性循环,并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当前,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AI生成快速迭代。所以利用数字技术,选准研究方向,加大能源基础研究的投入,扎扎实实坐好‘冷板凳’,是我们解决‘卡脖子’难题和抢占能源科技制高点的制胜法宝。”

吴吟表示,要做好人才支撑,就必须在营造创新生态方面下功夫。“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形成国内外高端人才愿意来、来了以后能稳得住、稳得住以后能出成果的生动局面。”

用新型工业原料解决多样化问题

今年,我国中煤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进行10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甲醇生产,这个技术的减碳效果非常显著。

从新兴工业原料制备出发,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在专题论坛上分享了自己行业的“创新”经验。

李灿将“液态阳光甲醇”形象地比喻为“液态阳光”——把太阳能变成液体,液体载体主要以甲醇的形式出现,是用太阳能的电来电解水或者氢气,再加上空气中捕捉到的二氧化碳。甲醇是液体燃料,它可以像石油产生的气燃煤一样输送到各个地方。

“这种新型的工业原料可大规模消纳二氧化碳,能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燃料,解决能源的多样化问题;同时,也是氢能的一个载体,能够安全长久的储用氢能。”他介绍说。

积极稳妥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这一目标也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主动选择,也彰显了面向未来的大国担当。

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转型不可逆转

中国在能源转型多个领域进步很大

近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发布《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提出2030年前甲烷深度减排对实现1.5℃温升控制目标至关重要。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发达国家必须承诺在2040年前实现零碳,新兴经济体必须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零碳,可见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势在必行。

能源转型发展除了确保能源产业全生命周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安全,还要确保全球生态安全。

“最近几年,中国在降低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调整产业结构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推动了全社会加速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大河表示,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必须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一直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战略举措。”他认为,必须要有颠覆式、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必须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要以科技创新动力为驱动,坚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能源革命和经济转型,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多项共赢。

建成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

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是各行各业共同的责任,更是龙头企业应有的担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科协主席、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孙龙德认为,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化石能源生产必须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油气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依然起主导性作用。一方面油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仍将处于主体能源地位。另一方面,天然气是碳减排的重要抓手,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但需要稳定能源来过渡。”

孙龙德认为,欧洲将天然气列为绿色能源,在我国天然气也是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最优选择之一。除了需要科学系统谋划制定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还要锚定建设能源强国目标,统筹发展与减排、减排与安全的关系。按照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的思路,推动能源系统由“一大三小”向“三小一大”转变,最终建成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海外嘉宾通过视频致辞。

国际合作:净零碳排目标下追求共赢

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五十多年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从此开启了关于人类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进程。

从那时起,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将本国利益、全人类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先后达成了《里约三公约》《21世纪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和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公约》等一份又一份重要约定,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了不懈努力。

“当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正在努力加速实现双碳目标。”挪威BI商学院气候战略学科名誉教授、全球知名气候战略学者乔根·兰德斯表示,除非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能采取真正卓有成效的行动,否则全球气温将会持续上升,远远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致使更多极端天气出现。

加强国际合作,方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进程。

秦大河表示,最近几年尽管国际形势和一些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出现一些变化,多边主义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仍然经受住了考验。实践证明全球可持续发展转型之路大势是不可逆的。

“要进一步深化发展创新路径,健全绿色低碳创新体系,也要推动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秦大河说。

美国日本均订立绿色排放计划

在美国加州,交通运输业是主要产业,交通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占到了40%。加州能源委员会前主席鲍勃·维森米勒说:“我们的目标之一是2045年之前达到净零碳排放,在此期间持续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个目标是在2045年之前要建成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据介绍,现在加州正在更新2022年规划,并且开始计划在2045年达到净零碳排放。“我们今年刚刚投入了540亿美元用于实现改善气候变化的承诺,其中包括了很多项目,包括解决干旱以及极端高温问题,对提高野火应急和恢复能力很重要。”

日本于2020年10月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了努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于2021年的6月发布了《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依据日本的国情,这个战略确立了14个重点国民经济产业领域,在分析了各个领域的现状和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这些重点产业领域包括与能源相关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和燃料氨等产业,也包括与交通运输和制造业相关的汽车和蓄电池、半导体和信息通信等产业,还包括与家庭和商业设施相关的建筑节能和电力管理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

据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段烽军介绍,战略明确提出,承担最前沿技术开发的研究人员不仅仅限于日本国内,还希望集结全球智慧寻求解决方案,并成立了连接20国集团12万研究人员的零排放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以及其他一些研发机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标签:

上一篇:主力资金监控:有色金属板块净流出超20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资源

课程

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