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名师专栏 > > 详情

浙江大学生暑期“与鸟为伍”,只为守护“东方宝石”

2023-08-07 00:53:56来源: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陈胜伟

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朱鹮素有“东方宝石”之誉。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东亚特有鸟国际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今年暑假,我们有幸在下渚湖南方朱鹮人工繁育基地进行考察、调研以及实习,能够随疫病监测人员进行朱鹮的日常监护、笼舍清理以及疫病监测。在这里实习,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劳动素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中也能为朱鹮野外种群繁衍发展助力,以实际行动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理念做贡献!”近日,说起近一个月在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的实习情况,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容彬翔自豪地说。


(相关资料图)

保护朱鹮

助力朱鹮野外种群繁衍发展,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组织了9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进驻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师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技术优势,参与到朱鹮的日常饲养管理、科普宣传、监测人员访谈、寻找野生朱鹮栖息地等工作中。先后采集了朱鹮新鲜粪便样本150余份,并通过日常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完成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通过鉴定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核酸,为疫病预警预报、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提供重要数据。

动物医学201班的徐浩瑜,通过实习不仅初步了解到了朱鹮的各种生活习性,也体会到了朱鹮种群复兴的艰巨。他表示,作为一个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开展动物样本的采集、保存、运送和疫病检测工作,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完成朱鹮疫病监测基础工作,能够为南方朱鹮种群的复兴奉献绵薄之力,感觉很有意义,自己未来也会朝着动物保护方向前进。

认识朱鹮

中国的朱鹮,是和大熊猫齐名的国宝,在20世纪上半叶朱鹮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数量急速下降,濒临灭绝,当年在中国发现7只朱鹮,曾经就是世界上最后的朱鹮。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22年,我国朱鹮个体逐渐繁衍壮大到7000余只。

浙江省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为中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重建与异地重建的发源地,人工繁育种群现有761只,也是全球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种源基地。今年4月,德清县迎来2023年首只人工孵化出壳的朱鹮宝宝。

现如今,朱鹮基因多样性仍然不够丰富,受灭绝影响较大,一场流行疾病都可能导致它们灭绝。所以国家在不同的地方野放朱鹮,即便其中一个区域发生流行疾病,也不会危及整个朱鹮种群。同时科技赋能,助力朱鹮种群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也更加重要。

浙江农林大学兽医学科教授宋厚辉团队自2016年以来,一直围绕朱鹮受细菌性、病毒性疫病困扰问题,与德清县朱鹮抢救保护基地展开深度研究。该团队的带队教授之一杨永春介绍,当前我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重建由人工繁育扩增阶段向全面野外放归阶段转化,对推动我国南方朱鹮野外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团队一方面探索朱鹮常见肠道病原菌,研发了宏基因组数据可视化及探索分析平台、细菌基因组分析平台2个软著技术,推动组学技术监测疫病;一方面探索制定了“朱鹮疫病检测技术规程 ”、“朱鹮笼舍带鸟消毒技术规程 ”、“中国南方朱鹮人工繁育技术规程”等3个团体标准,以及“野生猛禽和涉禽安全救护技术规程”和“朱鹮人工种群构建及野化训练技术规程”2个省级标准,全面提升朱鹮繁育攻关和养殖技术创新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上一篇:广西南玉铁路全线架梁工作顺利完成
下一篇:最后一页

资源

课程

中信证券:城中村改造的受益者更加聚焦于个别具备经验的央企和地方国企